首页 > 历史军事 > 宰执天下 > 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三)

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三)(2/3)

目录

有可能帮他多少。

终究还是黄裳的那个状元头衔让自己大意了。韩冈想着。

纵然知道来自后世记忆中的状元头衔做不得数,但潜意识中,还是将黄裳的水平放在了状元一级上,认为他肯定能够通过考试。换作是对黄裳的才学没有什么信心,在别人都有可能作弊的情况下,韩冈也不一定会崖岸自高。做事总不能彻底黑下心去,也难怪自己推荐的人不能考中。

现在看一看,黄裳的这位记忆中的状元,还是比不上真正的榜眼。陈瓘可是货真价实的进士及第,不过韩冈也没听说过他拜在吕惠卿的门下,大概是同为福建人的缘故。

韩冈轻易的便认了命,这让韩绛、张璪突然间有些不适应。

他这样的态度实在太过奇诡,就两人所知,韩冈从不是简简单单就认输的人。

张璪想了想,问道,“那黄裳的考卷看到了吗?”紧接着又问,“对错如何,几题为‘通’,几题为‘粗’?”

这名堂后官显然已经有所准备,“试卷下官没有看到,但下官打听了一下,黄博士好象是‘通’‘粗’各居其半,仅仅差了一点点。”

这不是差了一点点,六十分及格,考了五十九分叫差了一点点;六题中通四题合格,只对了三题,那可差得多了。

“秘阁那边应当已经将名单进呈上去了,且去将考卷取来。”

就跟进士科礼部试和殿试一样,在批阅完之前,外界的力量想干涉都很难,取出试卷更不用说。但录取名单进呈天子之后,将试卷拿出来就很容易了。要不然,名列前茅的贡生们的试卷也不会满天飞,更不会有编订成册、由名儒点评过的程文存在了。

没有太久,十二名参加制举的士人,他们的考卷都顺利的被取来了。

随手翻开上面的几页,一看到黄裳的考卷,张璪的心里就咯噔一下,‘坏了。’

的确是坏了。

在崇文院考官们的评判下,六题中,黄裳的答案是三‘通’三‘粗’,没有达到‘通’四题的合格标准。

但是除了出自《周官新义的一题暗数,剩下的五题,黄裳都指明了出处,包括方才韩绛、张璪、韩冈最后讨论的《春秋公羊传注疏的那一题。

在这其中,黄裳将四题的原文准确引用,只有之前有关唐时宰相的一题,在引用上下文时,黄裳在人名顺序上出现了一次错误,所以被考官据此判‘粗’。

到这里为止,还没有什么问题。虽然说因为没有将《唐书·宰相世系的姓名按原序列出,的确是苛刻了一点,但也勉强可以说得过去。

可除了《周官新义和《唐书·宰相世系这两题之外,另外一题,黄裳对《墨子·明鬼中的一节的议论,被考官判粗,那就说不过去了。

这也就是张璪叫苦的原因所在。

正常来说,在阁试中,考生但凡能将题目的出处准确找出,并准确写出了上下文,之后的‘论’,只要不是写得太差,有犯讳或是白字,一般考官是不会穷究内容的。

毕竟能被推荐参加制科,都是当世有名的才子,至少才学卓异,超出侪辈。并不比名列三馆秘阁的考官稍逊。有的考生在儒林中的名气,甚至远在考官们之上。考生的论点与考官抵触,究竟是谁对谁错,根本都扯不清。难道说那些闻名于世的大儒参加制科,他有什么独到的见解,还要得到三馆中的官僚认同不成?

放在是直言极谏科,更是皇帝都要顶一顶,与考官不是一个路数,再正常不过。

能将阁试中刁难人的题目,全都找出出处,写明上下文,已经足以证明考生的能力了。

可这一回,三馆秘阁的考官偏偏将黄裳写对了出处,写明了上下文的一道论判了错。

在张璪看来,黄裳的这一篇论,除了论点异于新学、偏近气学之外,并没有别的问题,也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校花的王牌老公 遍地都是传送门 天道神符师 都市之最强狂兵 祸起惊鸾 诡秘世界之旅 雪雪消失之谜 重生珠户人家 猎户家的小悍妻 天才邪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