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斫宋 > 第十一章 初来乍到,须先狗着

第十一章 初来乍到,须先狗着(2/3)

目录

间大房,整十日,你饶我一个瓶子,如何?”张大户问。

李寇道:“只怕我们没有身份……”

“这个不难,有钱便是。”张大户并不以为意。

他是看朱文是个读书人的面子。

李寇心下明了,索性又取个药瓶叫张大户并做三间房一月。

张大户算计下来到底是赚了,又看那药瓶褐底微微透光,虽小巧但也精致,便也允了所请。

两厢交付完毕张大户便不耐寒冷,小心抱着所得往河堤走去。

他留下两个健壮妇人,那是带朱文一家去脚店的。

朱夫人却说今日只在这里等着。

朱文也说等天色晚些归来一起去了最好。

他们并不信那张大户的承诺。

只是李寇心中有计较,那些流民里出几个歹人,若劫持了这老小四个人,那又是一桩麻烦事。

朱文笑道:“只怕这渭州城里,此时最周全的便是这河道了。”

河堤上有军卒巡逻,流民纵然有几个歹人也不敢闹事。

朱文又低声道:“倒是过两日天暖了,筑城的时候才是乱局。”

李寇并不明白也未尝得知流民修筑城池是怎么回事。

他遵从朱文的意见,这是比他熟悉这个时代的人。

“所谓流民筑城,实乃古法赈灾手段而已,既安抚流民,又修缮公事。”朱文笑道。注1

这莫非就是以工代赈么?

李寇颇有些惊奇,他只说这法子是近现代才有的。

倒是在穿越书里瞧见过主角提出以工代赈的法子,登时赢得万民感激涕零大佬称赞有加。

原来古人早就想到这个法子了。

既安抚流民又能修补破损的工程,的确是一个不错的法子。

朱文一介落魄的读书人也对此习以为常,想来宋代每有灾荒便有这以工代赈的政策。

这样看来古人早已有了这个举措,最迟宋代已经形成了一种赈灾的政策。

李寇遂稍稍安心,他本想着要天明先寻粮行兑换粮食。

这时天边显一抹鱼肚白,片刻间白光侵略黑夜。

河道里天光浸润大概模样显了出来。

李寇一瞧,大约猜测这里应当是千年后的水桥沟。

自此往北而去约里,便是他家新买的房子所在小区。

若是以此再往东东北方向去,翻越两个山梁或者沿泾河一路往东到六十里外北上进山便是他魂牵梦绕的老家。

想到这里,李寇忙忍住心头思念急问朱文:“州府如何安排我等流民?”

朱文正与浑家交待事项,看他模样并不是个大男子,与浑家说话很是细心,夫妻两人倒是个和睦的感情呢。

李寇这么一问,朱文当即答道:“天暖时修筑城墙,一是安抚,二是活命,免得教流民席卷州县落为流寇,但凡有一口吃的,哪个愿意落草为寇?这第三么,便是甄别流民中的强壮者,有愿意从军的编入土兵或充弓箭手,有好武艺的可直去禁军边军出力了,至于其余人等大都是分编开来,有家产者或经营铺席,或购置田产,无田产者则编入户籍,或租赁官田,听漕司及州县衙门分拨,或为当地大户聘请,要么佃当地富户家田产,要么为城中大户当个帮闲——少君作何打算?”

李寇心下有了计较。

他对这世道一概不知,虽有一身好武艺但那又能打出几亩田地?倒不如以手头这二十万大钱,寻漕司买下老家那个山沟,先静观着世道是个什么样子,瞧得清楚时,或隐居山野或跃身跳进这滚滚红尘,那也是自在选择的。

此时不可随意定去留。

纵然是要从军,也须知晓这世道是个什么样子。

若不然纵然凭着认识几个大字有一手好武艺,那也不过当个这世道里的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巨星从签到开始 这个刺客有毛病 决胜新金融时代 美味佳妻 春风与你入罗帷 欲剑封天 穿书之绿茶她香且软 我有美丽系统 失业后我回去继承亿万家产 好好学习甜甜相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