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战国一足轻的野望 > 第八十九章 修城(十月一号上架)

第八十九章 修城(十月一号上架)(1/2)

目录

上田信方暂时还不能离开前山城,他需要对前山城进行改造,好在前山城是一座山城,易守难攻,主要是物资跟上就行。

那么物资里出去武器装备,就是粮食,以及水资源,在敌军来临之际,他需要储备至少一个月的用水量。

这山城的用水量储备除去城外的水源,城内的水井,就没有其他什么渠道了。

上田信方打算在城外挖深挖宽护城的壕沟,同时,利用水车引水到里面,既可以起到防御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成为水源。

当然,水车被破坏之后,这护城河里的水会慢慢的渗入地下,坚持不了多久。

至于修建前山城防御公事的工人,上田信方打算就让新兵们加入其中,以军事化管理为基础,让他们搞建设。

等到前山城的防御工事做完,他们也已经接受了一定的现代军事训练,如此,接下来的操练就会迅速许多。

当然这也是因为没钱逼出来的,真要是请人来修城,一百个工人修城挖壕沟,一天就得六十贯左右的工钱。

而且等那些工人遣散,一旦被武田家的人抓起来,前山城的防御弱点就会被别人知道了。

这一次招兵,只需要招揽一千二百多人,其中,有一千人分到了上田信方直属部队下,另有补给了神津贤良两百人组成一个备队。

前山城成为了一个大工地,外丸城墙进行重建,上田信方让人把城垣换成石头筑城,石头累积起来三尺。

即使现在去某些城迹看不到天守,石垣还是到处可见的,毫不夸张的说,石垣也算是一种城池的象征。

为了建造石垣,除了需要城主点足了科技树,还需要大量的人员与金钱,因此早期的战国城池大多是建造土垒,到了安土城建造以后,建造石垣的城池才得以普遍。

石垣的出现,使得垒线顶端能够搭建更多的建筑物,也更有利于防守方从上方展开攻势。

石垣的搭建并不是随便堆积起来就完事的。事实上,只要看一看石垣堆积的方式就能大致看出筑城的年代。

日本国内的石材种类繁多,且坚硬难以修整,再加上战国时代群雄割据,要想收集同一形状的石材建造石垣十分困难,因此在刚出现石垣的战国末期,搭建的石垣采用“野面積”的方式搭建。

然后在石垣的后面以木头修筑城墙,在木头的外面还要抹上泥土,以防备火箭。

这城墙在城门的左右两边还修筑了两个马面,马面就是城墙有一部分突出的墩台。

这马面有两层,上面是露天的,下面一层是露天的,当然修建了几个狭间,用来射箭或是铁炮。马面的作用就是弥补火力死角问题。

接着就是城门了,直接连接正门虎口的大门叫作“大手门”或“追手门”,从大手门通往本丸的主干道就叫作“大手道”。与此相反的,城池的后门叫作“搦手门”。

所谓虎口即为城池的出入口,也叫作木户,攻防战的争夺之焦点所在。在虎口内有时会设置让敌人看不到己方骑兵的“马出”区域。

城门在构造上有分为橹门、高丽门、埋门、栋门等共8种形式。其中最值得一说的是“桝(jié)形门”。

桝形门能有效地阻止敌军一路顺畅直行,必须在直角处转弯才能进入。外侧和内侧分别设有大门。

外侧的大门为体积相对较小的高丽门,让敌军大部分不能一次性全部涌入城内,内侧的城门为橹门,当敌军进入桝形区域内,己方从内部将城门反锁,就能从三个方向给予敌军打击。

而在城墙前面的壕沟本就有三米多宽,一点五米深,上田信方打算扩展为四点五米宽,两米二深。

这是一个大工程,新兵在招募的时候,老兵也得加入其中办事。

为了能提高工作效率,上田信方亲自安排了一系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无敌从拳法大成开始 柏悦录 无敌赘婿逆袭记 诸天血时代 八卦九灵十诛天 捡到一只始皇帝 超神学院之万界大佬 明月照橦花 完美世界之横行无忌 江上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