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 > 第四十八节 跪了的马嘎尔尼

第四十八节 跪了的马嘎尔尼(3/4)

目录

报,包括天津白河口一带的水文,他们也进行了测量,到热河拜见乾隆,经过长城的时候,也对长城的防御功能进行了评估。

可悲的是,英国人这种充满恶意的解读,在民国时期被中国一大批大师级知识分子进行了更加夸张的加工。

周琅之前也对此深信不疑,因为这些都是写入了历史教科书的铁案。

可他突然发现,很多东西充满了诡异,完全没有常识。比如有人甚至说马嘎尔尼的船队带来了火车模型,但乾隆不屑一顾,事实上火车这时候还没发明呢。带来的模型是一艘军舰模型,这很可能被满清官员解读为军事威胁,所以才表示不屑一顾,是一种政治策略。

说满清傲慢,这确实有。但说这种傲慢是因为对外界一无所知,那就是无稽之谈了。

事实上,满清官府之所以如此重视马嘎尔尼访华,并不仅仅是因为这是给乾隆拜寿的一次媚上的政绩。而是因为满清高层对英国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英国人比之前遇到的西班牙人、荷兰人、丹麦人、瑞典人的实力更强,所以才给了比其他洋人更高规格的接待,而一年后西班牙使团、荷兰使团的接待就没有这么热情了。

满清是从哪里得知英国的实力的,从洋人口里得到的情况未必可信,因为在中国的所有西方国家,在跟中国官府接触过程中,无不是吹嘘本国的实力,贬低其他国家的实力,因此没人会说英国人是欧洲第一强国。

清廷得知英国的情况,完全是自己触摸到的。

几年前,满清属国尼泊尔侵犯西藏,乾隆派大将福康安远征。结果在尼泊尔的軍队中发现了一些欧洲军事顾问。马嘎尔尼日记中就记载,在天津接待他们的三个中国官员曾“很肯定地说,近日孟加拉的英军,曾予西藏叛军以援助”。

显然清廷高层不但知道英国人很强大,甚至通过平定尼泊尔叛乱,触摸过英国的力量,并且知道英国已经占领了印度的孟加拉的事情,这说明满清是知道英国已经扩张到了中国疆界之外的事实,并不是教科书中描绘的对外界一无所知的昏聩状态。

而在英国之前,满清对于欧洲人最直观的认识来自俄国,同样是因为跟俄国接壤,以及发生过军事冲突,所以此时的满清高层,为什么对英国使团另眼相看,原因恐怕是将他们跟俄国进行了对比,将对方看成中国的邻国。

但英国要求的常驻使臣的要求,满清朝廷却拒绝了,显然在满清眼里,英国人的地位尽管比荷兰人、西班牙人要高一些,但还不如俄国人,因为俄国在北京是有常驻代表的,还有一座康熙年间就建立起来的东正教堂,就是著名的罗刹庙。

另外周琅还得到了一个确实的消息,也是历史上一个很大的争议,那就是礼仪之争。历史书上,将乾隆坚持马嘎尔尼采用跪礼,而英国使团拒绝看作是乾隆傲慢的铁证。跪礼这种事是否牵扯到尊严问题,是否是腐朽的,这是后世的观念,但在这个时代,他是中国社会中重要且正常的礼节,马嘎尔尼去面见乾隆,却坚持不肯跪拜,还能得到一大群公知的点赞,这本身就说明了一个很严重的自卑心态,凭什么中国的大臣要拜皇帝,英国使臣却不需要,这岂不是说英国人天生就比中国人高贵吗?

周琅是赞成废除跪礼的,但在跪礼废除之前,代表中国政权的乾隆就有资格接受西方使者的跪拜,这才能体现出平等。要知道雍正年间,派去俄罗斯恭贺俄国女王登基的使节团,可都是用跪礼跪拜俄罗斯沙皇的。派出去的时辰也是正黄旗权贵,俄国文献记载,满清使臣对俄国女王行了三跪九叩大礼,并且在地上跪听了女皇的答谢词之后才起身的。

既然满清向外派遣的时辰可以向自己认可的平等的国家君主行三跪九叩的大礼,那么为什么英国使臣不该向乾隆行此大礼呢,这不但是英国人跟中国人之间是否平等的问题,还是两个国家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向着娱乐圈开炮 我娘子是白素贞 综漫之修罗临世 极道骑士 盘龙之海德之子 行走诸天的漫画家 我的女神手臂 灵气由我造 海贼之逆刃之剑 极道魔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