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移督荆梁,荡平巴蜀(1/8)
却说晋康帝司马岳寝疾,日甚一日,内外诸臣,免不得有些惶急。最紧要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储嗣未定,将来晋康帝一病不起,应由何人继承大统?
朝廷大众遂开紧急会议,一面且遥问庾冰和庾翼,仍欲推立长君,拟立会稽王司马昱为嗣。惟何充在内建议,愿立晋康帝长子司马聃为太子,领司徒蔡谟等人亦皆赞成。
此时两庾兄弟在外,鞭长莫及,内事统由何充作主,一经议定,便即册定东宫。庾冰和庾翼亦无可奈何,只有暗暗怨恨何充罢了。悔不该出外图功。
没多久,晋康帝告崩,年仅二十有二,在位只阅两年,何充等奉太子司马聃即位,是为晋穆帝。司马聃年仅二岁,整日里需人保抱,怎能亲揽万几?
当下由何充、蔡谟,想出一策,尊晋康帝的皇后褚氏为皇太后,即请太后临朝摄政,当下推蔡谟领衔,上奏太后道:
嗣皇诞哲岐嶷,继承天统,率土宅心,兆庶蒙赖,陛兹坤道,训隆文母,昔涂山光夏,简狄熙殷,实由宣哲以隆休祚。伏惟陛下德侔二妫,淑美关雎,临朝摄政,以宁天下。今社稷危急,兆庶悬命,臣等章惶,一日万几,事运之期,天禄所锺,非复冲虚高让之日。汉和熹顺烈,并亦临朝,近明穆指明帝后庾氏。故事,以为先制。臣等不胜悲怖,谨伏地上请,乞陛下上顺祖宗,下念臣吏,推公弘道,以协天人,则万邦协庆,群黎更生,天下幸甚!臣等幸甚!
褚太后览奏后,亦下了一道诏旨,无非说是“嗣主幼冲,宜赖群公同心夹辅,今既众谋佥同,恳切上词,当勉从所请,暂遵先后故事”云云。
于是遂临朝称制。何充希太后旨,独表荐皇后之父褚裒,宜总朝政。太后乃命褚裒为侍中,兼卫将军,录尚书事。偏褚裒以近戚避嫌,固辞内职,坚请外调,乃改授褚裒都督徐兖青三州,并扬州二郡军事,兼徐兖二州刺史,仍官卫将军,出镇京口,另征江州刺史庾冰入朝。
庾冰适而生有疾病,不便就征,已而病笃,临终时,对长史江虨说道:“我将死了,报国初心,不能终展,岂非天命?我死以后,殓用常服,毋得妄用官物呢!”言讫而逝。
庾冰雅素垂风,获得世人重视之余亦被庾亮视为庾氏之宝。同时天性清廉谨慎,以俭约自居,一次儿子庾袭借了十匹官绢,庾冰知道后大怒,打了他以后将绢布都送回官府。俭约之风至临死仍坚持,遗命长史江虨要节葬。死后家无妾侍婢女,亦无物资产业,得到当时人的赞许。
一节之长,亦必备录。讣闻朝廷,追赠侍中司空,予谥忠成。
庾翼得报,留子庾方之戍襄阳,自还夏口,兼辖庾冰所遗部兵。晋朝廷有诏令庾翼仍督江州,并领豫州刺史。庾翼表辞豫州,又请移镇乐乡,廷议不许。
庾翼于是缮修军器,大修积谷,勉图后举。但尚遣益州刺史周抚、西阳太守曹据,侵入蜀境,与蜀将李桓接战,得破蜀兵,夺得辎重牲畜,随即还师。
越年元旦,晋朝廷改年号为永和,皇太后御太极殿,悬设白纱帷,抱帝临轩,颁诏大赦。
进武陵王曦为镇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镇军将军顾众,为尚书右仆射,且复召褚裒入辅。吏部尚书刘遐,及长史王胡之,向褚裒进言道:“会稽王令德雅望,可作周公,理宜授以大政,公何弗推德让美,避重就轻呢?”
褚裒于是辞不就征,即上表称会稽王司马昱,可当大任。晋朝廷有诏令司马昱为抚军大将军,录尚书六条事。
(司马昱乃是晋元帝司马睿之幼子,晋明帝司马绍之异母弟。)
(吏部殿中五兵田曹度支五民号为六条。)
司马昱清虚寡欲,好为玄辞,曾经引刘惔、王蒙、韩伯为谈客,郗超为抚军掾,谢万为从事中郎,清谈遗俗,至此复盛,这也是司马家的气运了。
会由江州都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