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0章 讨权臣殉节,失镇地丧身(2/6)
明帝刘彧之事,说他不能御女,因此致乏子嗣,刘昱已经知道自己实际为李道儿所生,刘准乃是名义上明帝刘彧的第三子,料亦由诸王所出,取来抚育在宫中。史称宋明帝刘彧后宫之中一共有十二个男孩,陈贵妃生刘昱,就是后废帝;谢修仪生法良,早年去世;陈昭华生刘准,就是安成王;徐婕妤生第四皇子,未曾取名,即生下没多久,已经殀殇;郑修容生刘智井,及晋熙王刘燮,泉美人生邵陵王刘友,及江夏王刘跻,徐良人生武陵王刘赞,杜修华生南阳王刘翙,及次子兴王刘嵩,最幼的是始建王刘禧,也相传为泉美人所出,其实统是螟蛉继儿,由妃嫔抚养成人,便让刘彧把他们冒充为自己儿子哩。特别表明,贯穿前后。
且说安成王刘准,由东城迎入朝堂,刘秉、袁粲、褚渊,随归谒见,萧道成也带领百官,一同迎入谒见,当奉刘准升殿入座,即皇帝位,刘准年仅十一岁,颁诏大赦,改永徽五年为升明元年。尊生母陈昭华为皇太妃,替苍梧王发丧,降陈太妃为苍梧王太妃,江皇后为苍梧王妃。朝廷授萧道成为司空录尚书事,兼骠骑大将军,领南徐州刺史,留镇东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
刘秉身为尚书令,加中军将军,褚渊加开府仪同三司,袁粲为中书监,出发镇守石头。进号荆州刺史,沈攸之为车骑大将军,兼尚书左仆射,王僧虔为尚书仆射,刘韫为中领军,兼金紫光禄大夫,王琨为右光禄大夫,晋熙王燮为抚军将军,调任扬州刺史,武陵王刘赞为郢州刺史,邵陵王刘友为江州刺史,南阳王刘泛为湘州刺史,杨玉夫等二十五人,各自得于赏赐爵邑有差。无非导人篡弑。此外文武百官,皆加官二级,不在话下。
先是刘秉用意,以为尚书关系政本,由己主持,可致天下无变,所以与萧道成会议时,情愿将兵权让与萧道成。及萧道成兼总军国,散布心腹,予夺自专,褚渊又趋炎附势,甘为萧道成党羽(刘宋的几个君王都是无能残忍之徒,褚渊如此也不见得坏,良禽择木而栖罢了)。
刘秉势成孤立,始有悔心。袁粲素来生性喜欢恬静,每有朝命,必一再固辞,不得已乃始就职。至是知晓萧道成跋扈不臣,有心除患;因此一经朝命,毫不推让,即而出发去镇守石头城去了。
荆襄都督沈攸之,前与萧道成同直殿省,很是和协,萧道成且与订姻好,把长女嫁与沈攸之的儿子沈文和为妻。及沈攸之出镇荆州,与萧道成尚无嫌隙,不过因朝局日紊,未免雄心思逞,暗蓄异图。
会直合将军华容人高道庆,告假回家,路过江陵,为沈攸之所邀,戏与赌槊,彼此争胜,语未加检。沈攸之不免失词,由高道庆记在胸中,假满入朝,遂述沈攸之狂言,已露反状,愿假轻骑三千,前往袭击江陵。
刘秉等人未以为然,萧道成顾念亲情,更是力保沈攸之不反,惟杨运长等人嫉忌沈攸之,与高道庆秘密合谋,使刺客潜往江陵,无隙可乘,反为沈攸之察觉,杀死了刺客。沈攸之因怨恨朝廷,并疑心萧道成不为帮护,亦有微嫌。
主簿宗俨之,功曹臧寅,劝沈攸之从速举兵,沈攸之因长子沈元琰,留官建康,投鼠忌器,未便速发,于是延宕下去。
会苍梧王刘昱被弑,朝政一变,萧道成也是嫉妒杨运长,出为宣城太守。又派遣沈攸之子沈元琰,持苍梧王的刳斮遗具,往示沈攸之。在萧道成意见,一则为沈攸之黜退仇人,示全亲谊;二则使沈攸之与闻主恶,表明己功。
偏偏沈攸之以萧道成名位,素出己下,至是专制朝权,愈加不平,且因沈元琰得至江陵,疑为天助,遂顾语道:“儿得来此,尚复何忧?我宁为王陵死,不为贾充生!”
沈攸之所说贾充乃是晋朝时代的人,贾充出身平阳贾氏。其父贾逵去世后袭封阳里亭侯,早年曾任尚书郎、典农中郎将等职,司马昭掌权后成为其心腹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