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唐:我爹也是穿越者 > 047 雕版印刷

047 雕版印刷(1/2)

目录

端木天出的这主意,其实就是农村包围城市。

&nss,那不如另辟蹊径,从士林入手。

只要他抄袭来的《三字经》等蒙学教材,能够在长安城内遍地开花,被士林接受认可,届时即便李渊不愿意,却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他端木家的士族身份。

主意是个好主意,但杜如晦蹙眉言道:“大王,三郎此策,其实之前我与玄龄也商议过。但此策好虽好,却难以奏效。”

李二不解:“这是何故?”

杜如晦苦笑道:“大王,光长安城中,各个官学、族学、蒙学、私塾加一起,便有上百所之多。即便每所官学、族学只赠予一套,那也须抄写近千本。这一时半会间,如何能找寻如此多的佣书人?要抄写如此多书,费时费力,即便用月余时间抄写完成,恐怕也为时晚矣。”

唐时,以抄书都职业的人,被称为佣书。

李二旋即明白了这个道理。

杜如晦与房玄龄的顾虑,确实不假。

若是花上个把月才能将书抄写出来,那即便抄好了,也没什么意义了。

待到那时,端木父子早已被流放岭南了。

端木天与老爷子却愣住了,盯着杜如晦看了好半晌,似乎觉得他在说天方夜谭。

抄书?

抄什么书?

印刷书它不香吗?

端木天猛地一拍脑门。

他倒是忘了,如今还是唐初,雕版印刷术尚未出现,如今的书籍,还是手抄书。

所有的书籍都靠人工誊抄,效率极低。

许多寒门士子,就是靠着帮人抄书,赚取微薄的收入养家糊口。

汉代发明造纸术以前,是竹简与书帛并行;汉代到大唐,是卷轴书册。

书籍之所以又被称为书卷,便是因为在雕版印刷术出现之前,书籍都是以卷轴的形式呈现。

直到雕版印刷术出现后,为了便于装订才随之发展出了线装书,也就有了后世书籍的形式。

所以端木天每每在电影电视中,见到类似关羽这样的三国人物,抱着一本线装书埋头苦读就很想笑。

实在是太违和了。

唐宋之前,世家能够把持垄断知识传播,正是因为书籍传播不易。

唐末世家门阀之所以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除了与科举的兴盛、黄巢起义大规模屠戮世家有关,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随着印刷术的发展,书籍越来越便宜。

知识的大规模传播,自然让世家门阀失去了垄断知识的机会。

当然,唐初其实也有印刷技术,那就是拓片。

即用石头刻碑,然后拓印,原理与雕版印刷别无二致,只是拓印为阴印,而雕版印刷为阳印罢了,只是暂时还无人想到,将其用以印刷书籍。

端木天记得,历史上第一本雕版印刷书籍,应该是李二的媳妇长孙皇后过世后,李二悲痛之下,命人用雕版印刷术,将长孙皇后所著的《女则》进行印刷出书。

但那已经是贞观十年以后的事情了。

想明白这点,端木天不禁乐了:“娘舅,这有何难?我有,哦,不对,是我爹有一法,以格物之术,无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一两日功夫,便可得书数千!”

某人再次习惯性甩锅给老爷子。

端木丘默默翻了个白眼,也没拆儿子的台。

另一边,李二与杜如晦、房玄龄等人却是愣住了:“小郎,此言当真?一两日功夫,便可得书数千?这如何可能?”

端木天嘿嘿一笑,朝杜如晦伸出了手:“甚是简单,娘舅,借你印章一用。”

杜如晦搞不懂他要作甚,却还是从腰间蹀躞带中掏出了自己印章递给了他。

端木天拿起印章,在纸张上啪啪啪连续盖了数个印戳,然后拿起纸张展示在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我的系统不正经 天灾末世 美漫之奥斯本巨型企业 全职之职业欧皇 一品寒门 长生从锦衣卫开始 玩家请上车 人在美漫,开局祖国人 谁说睡觉不算修行 全球灾异:随身带着超级仓库
返回顶部